五星体育节目直播目表

绿水青山似画如诗

来源:五星体育节目直播目表    发布时间:2023-10-07 22:48:06
产品详情

  从巍巍群山到辽阔原野,秋日的内蒙古大地绚烂多姿。在大自然缤纷的色彩中,绿色最为吸引眼球,它是自然的底色,是一种意境,更是一种品质。

  内蒙古是中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自然条件恶劣,风沙危害严重,生态环境脆弱。70年来,草原儿女奋力守护这珍贵的绿、蓬勃的绿、诗意的绿,谱写出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动人诗篇:

  全区森林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7亿亩增长到现在的3.92亿亩,居全国第1位;草原植被盖度从本世纪初的30%提高到现在的44%,10.2亿亩可利用草原得到一定效果保护;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共342处,总面积达2.3亿亩……

  对于荒漠化土地占全区总面积的51.5%、沙化土地占全区总面积34.48%的内蒙古来说,经济想要发展,最要紧的麻烦就是治沙!上世纪50年代,国家发出“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做出响应,提出禁止开荒、保护牧场等生态环境建设方略。各盟市纷纷出台治沙造林方案,建立治沙造林机构,动员干部群众参与治沙造林。

  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气候恶劣,缺食少房,沙漠植绿靠的是人工徒步几里一担担挑水灌溉;驮运树苗,常常要从三四十里外的地方往返,种的时候才发现,好多树苗路上就了;技术条件不成熟,苗木高度掌握不好,辛辛苦苦种下的苗,瞬间就被风吹倒了……

  1950年,锡林郭勒盟在太仆寺旗宝昌镇建起了第一个国有苗圃,人工栽下第一棵小树苗,开启了在沙化土地植树造林的历史;69年后的今天,该盟以6个100万亩工程为抓手,建起福泽后代的“绿色银行”。

  1956年,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园子塔拉林场负责人徐治民带着社员栽下库布其沙漠的第一片防风固沙林带;如今,这一片绿以燎原之势“,染”绿库布其沙漠的三分之一。

  昔日的赤峰市敖汉旗,沙漠化土地259万亩,沙区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一半;而今,全旗有林面积达572万亩,森林覆盖率43.8%,人工牧草保存面积125万亩,是“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

  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以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构筑万里绿色长城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路子,组织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重大工程的强力推动下,在矢志不渝的生态坚守中,一个个绿色奇迹正在被创造。仅2018年,我区已完成营造林1295万亩,其中新造林734万亩;种草3515.3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13年的21.03%提高到22.1%。

  以绿为“韵”,草原儿女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在北疆大地挥毫泼墨,描摹出这片热土的发展底色。这力量,坚韧而持久……

  曾经的岱海湖无边无际,当地人称它是“凉城的眼睛”。“院子南围墙砌得特别低,就为了能在家里看到岱海。过去坐在自家炕上就能听到岱海的波涛声,夏天下完雨出门就能抓到鱼。那时候银鱼20多块钱一斤,提着两条岱海大鲤鱼去看望岳父也特别有面子。”凉城县岱海镇三苏木村村民索太平保说,现在这双眼睛老了、病了。

  岱海、乌梁素海、呼伦湖是内蒙古三大淡水湖,它们就像“旱腰带”上的一泓泓清水,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食物与水资源,更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的因素,“一湖两海”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湖面缩减、水质变差等问题“,草原明珠”一度蒙尘。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在明确“一湖两海”水质变差的根本原因后,各相关盟市铆足干劲,行动坚决——

  “以乌梁素海为重点,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治理。”

  “下大力气抓好岱海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快治理项目实施进度,还岱海一泓清水。”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按照‘水量增加、水质改善、生态修复’的要求,坚持对症下药,巩固一期工程建设成果,组织实施好二期工程。”

  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嵯岗牧场呼伦一队牧民满都拉和记者说“:现在生态改善了,水很清澈,牛羊的寄生虫也少多了。”湖水变清、鸟类增多,这些看得见的变化让生活在湖周边的农牧民更加呵护“一湖两海”。

  以绿为“盾”,坚决守住生态红线。思想上的雾霾不除,空气中的雾霾就不可能根除。只有有了先进的理念,才会有领先的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逐步修筑起一座行之有效的“绿色堡垒”。

  ——顶层设计日益完善。颁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促进各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将重要生态空间进行严格保护;实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每一条河、每一个湖明确生态“管家”。

  ——体制改革成果显著。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各项改革扎实推进;60%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亿亩草场纳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102个国有林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法治建设快马加鞭。出台新环保法,制、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提高环境违法成本;实施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对中央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一律实行清单式、销号式、问责式整改。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2018年,我区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3.1%,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6%;呼伦湖面积增加,岱海水位下降趋势减缓,乌梁素海流域修复工程列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

  金秋时节,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爱丰村千亩梨园内硕果盈枝,香甜诱人的苹果梨压弯了枝头,果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村民高俊老两口共有16亩土地,其中3亩种植了果树。他乐呵呵地说:“可别小看这3亩果园,每亩地能产梨5000斤,今年苹果梨价格不错,我家仅苹果梨一项,就能收入1.5万多元。”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全力发展经济林产业,在收获绿色、美化家园的同时,将经济林打造成了可持续“提现”的“绿色银行”。保护好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慢慢的变成了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阿巴嘎旗巴彦德力格尔嘎查牧民巴亚斯古楞于2017年出售了1000多只羊,购进了100多头优质西门塔尔牛,走上了“减羊增牛”之路。他说:“从事畜牧业生产不但要考虑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算好生态账,生态好了,才能持续发展。”

  要一座青山,还是要一堆石料?93家采探矿企业一律关停,上亿元的年产值被舍弃。2012年,大青山前坡生态保卫战全面打响,各类生产开发活动被勒令一律停止。“以前村村生产石灰、腻子粉,处处冒白烟;现在,农家乐、庭院经济、林下经济、休闲观光产业红红火火。”今昔对比,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张峰给出明确答案。

  以绿为“帅”,激活生态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我区清晰而明确的发展主题。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近几年来,我区林沙草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逆向拉动力逐步的提升,林业总产值已达到480亿元,形成了荒漠化防治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农牧民脱贫致富的良性互动局面。

  变拼资源到吃“生态饭”,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植大地,让产业链串联起致富链。内蒙古的绿色崛起,不仅是一条经济高水平发展之路,更是一条生态惠民富民之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施佳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内蒙古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

询盘